《CSTA K-12 计算机科学标准》解读
概述:
2017年发布的CSTA K-12计算机科学标准描述了一整套核心学习目标,旨在为完整的计算机科学课程及其在K-12级别的实施奠定基础。为此,CSTA标准:- 从小学阶段开始,向所有学生介绍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
- 在中学阶段以可以满足计算机科学,数学或科学毕业学分的方式介绍计算机科学。
- 鼓励学校提供额外的中学计算机科学课程,使感兴趣的学生能够更深入地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各个方面,并为进入职场或大学做好准备。
- 为所有学生,尤其是人数不足的学生团体,提供严格的计算机科学知识。
《K-12 计算机科学框架》为每个年级班级提供了总体的高级指导,而CSTA标准则提供了详细的,可衡量的学生表现期望。CSTA标准是对《K-12 计算机科学框架》操作层面的细化,其内容主要分为"核心概念"和"核心实践"两部分。
1A,1B,2和3A级是适用于所有学生的计算机科学标准。3B级标准仅仅适用于希望在高中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学生,而不是对所有学生(专业或选修课)都要求的课程。
核心概念及阶段占比:

图片截自有道小图灵
核心概念分为5个部分:计算机系统(CS)、网络和互联网(NI)、数据与分析(DA)、算法与编程(AP)和计算机的影响(IC),其中算法与编程一直占有较大的比重。随着学习的深入,对数据的处理与呈现、围绕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的内容在逐渐增多。
核心实践及阶段占比:

图片截自有道小图灵
核心实践是对核心概念的具体要求和期望,分为7个方面:掌握广泛的计算机文化、围绕计算机展开合作、识别并定义计算机问题、发展和使用抽象、创造计算机作品、测试并改善计算机作品和关于计算机的交流。
其中,关于计算机的交流、发展和使用抽象一直都占有较大的比重,可见对思维的训练和人类未来科技的展望远比某项具体操作技能重要。
下面这张图翻译了CSTA标准下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如果大家仔细研读的话就会发现:
1、作为普通人,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公民,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计算机科学,以保护好我们的隐私和数据安全,预防网络诈骗和欺凌;
2、对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呈现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之间的关联,从而传达想法和支撑观点;
3、技术终究只是一种手段或工具,能改变世界的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期待;
等等。
